|    22.6万人将远离地灾威胁!四川出台受山洪地灾威胁村居民避险搬迁规划 10月17日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《四川省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村(居)民 避险搬迁总体规划(2023—2027年)》 (川办发〔2023〕34号) 
   从2023年至2027年,用5年时间,集中必要的投资和支持政策:   ● 避险搬迁安置受地质灾害威胁村(居)民约5.9万户、22.6万人;   ● 动态销号地质灾害隐患点4000处,降低地质灾害极高、高危险区(风险区)等级约1000处;   ● 动态清零极高风险山洪灾害危险区,降低山洪灾害危险区风险等级约500处。 
 △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   2007年   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并纳入“十大惠民行动”。   2014年至2020年   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42.9亿余元,让16.8万余户63.8万余人摆脱地质灾害威胁。   2021年   四川省进一步加大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力度,省政府印发《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》:   ● 提出“以搬为主、搬治结合”的思路,搬迁受威胁村(居)民1.2万余户、4.6万余人,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。   ● 通过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,68万余人彻底远离地质灾害威胁,“十三五”以来,年均因灾伤亡人数较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期间分别大幅降低82.9%、75.9%,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,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。   根据《规划》➤四川将坚持“以人为本、安全第一,避让优先、应搬尽搬,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,政府主导、分级负责”基本原则,按照“地震灾区优先、紧迫优先、应搬优先”,分两个阶段,进行整点(区)搬迁和局部搬迁 。   第二阶段为2026-2027年搬迁“愿搬”对象2.08万户、约7.6万人。   ● 避险搬迁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、货币化安置、分散安置和其他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搬迁安置。   ● 建立“省级补助、市县配套、金融支持、群众自筹”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,明确从资金筹措、用地保障、基础配套、持续发展、权益保障、税费优惠等六个方面进行支持。   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  《规划》首次全面摸排   灾害隐患点位及风险区风险底数   推动由“单点为主”向“点区结合”转变   通过全覆盖摸底调查,首次查明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山洪地灾极高、高风险区的避险搬迁底数,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避险搬迁,努力实现隐患点和风险区“双控”,成灾风险“双降”。   推动由“要我搬”向“我要搬”转变   紧紧围绕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、可致富”的目标要求,高效整合相关政策保障搬迁安置用地需求,统筹安排资金保障配套设施建设投入,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保障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,提高群众避险搬迁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   链接:《规划》全文>>>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:亓荃鹏   |